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于日前已經啟動。此次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基數為60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額為75名。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下發的《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組織推選2017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全國學會可推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省級科協可推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同一院士候選人可以同時通過全國學會和省級科協推選。同時院士候選人的材料需要2017年2月28日前報送。
截至2月20日,全國已有多個學會和省(市、區)科協陸續公示了2017年院士候選人。據不完全統計,交通運輸領域有以下候選人(排序不分先后):
候選人簡介
林鳴
林鳴,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部總經理兼總工程師,我國橋梁、隧道、近海工程建設工程新領軍人才,國內外知名橋梁、隧道、海工專家,國家特別貢獻專家、國務院特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項目經理,感動交通十大年度人物,國內公路、橋梁、水運工程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杰出工程帶頭人。由他主持的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建設項目,填補了我國外海沉管建設的空白,創造了諸多工程之首,開創了世界深埋沉管技術先河,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沙愛民
沙愛民,1964年1月出生,長安大學副校長,漢族,中共黨員,道路建筑材料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沙愛民同志長期從事道路工程領域的教育與科學研究,是我國該領域主要的學術帶頭人。他主持和參與我國道路領域的國家科技攻關或支撐計劃等重大項目,創建了半剛性基層多指標設計方法,突破了半剛性基層損壞對路面服役壽命的制約;發展、完善了環保型路面理論體系與技術方法及新一代路面設計理論與方法;完善了瀝青路面施工質量過程控制體系,在解決路面施工質量控制的關鍵技術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葛耀君
葛耀君教授現任同濟大學橋梁系主任,同濟大學國家重點防災實驗室主任,國際橋梁與結構協會副主席,國際風工程協會亞太地區召集人。
是我國著名橋梁結構專家,主要從事混凝土橋梁結構理論和施工控制技術的教學、科研和設計工作,現主要研究領域是風工程和橋梁結構抗風。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張鴻
張鴻,1962年3月出生,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漢族,中共黨員,橋梁工程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張鴻同志從事土木工程設計、科研與建造工作30多年,主持了多座特大型公路橋梁和港口航道工程的建造技術工作,擔任了蘇通大橋、潤揚大橋、泰州大橋、南京四橋、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和以色列阿什杜德碼頭等工程項目技術負責人,承擔和參與了15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
汪雙杰
汪雙杰,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漢族,中共黨員,道路與鐵路工程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設計大師,1962年4月出生。
汪雙杰長期從事公路凍土工程研究與工程設計,是我國公路凍土工程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王煒
王煒,1959年12月出生。東南大學土木建筑交通學部主任,漢族,中共黨員,交通規劃專業,教授。
王煒教授是我國交通規劃領域的科技專家、全國城市交通“暢通工程”專家組組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先后獲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全國高校教學名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等榮譽稱號。
馬棟
馬棟,中鐵十六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先后榮獲中鐵建股份公司先進科技工作者、鐵道部重點工程建設功臣、茅以升“鐵道工程師獎”、“建造師獎”、中國施工企業協會技術創新先進個人、中國建筑企業協會“十一五”全國建筑業企業優秀總工程師等榮譽,201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3年入選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并被評為“有特殊貢獻中青年專家”。
劉卡丁
劉卡丁,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首席規劃師 、教授級高工,中共黨員。國家住建部安全質量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政務、商務決策系統特聘專家;國家住建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專業評估委員會”委員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學會防排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一直從事國家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勘察、設計工作,先后獲得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教授級咨詢師職業資格。
簡煉
簡煉,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主管深圳地鐵集團運營和裝備,服務深圳地鐵整整十七年。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深圳市領軍人才。作為主管裝備創新和運營的副總經理服務深圳地鐵超過十七年,他不僅是深圳地鐵創新發展的親歷者和倡導者,更是深圳地鐵裝備創新的重要主導者。
陸化普
陸化普,1957年2月出生。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所長,漢族,中共黨員,交通工程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陸化普教授現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公安部、城鄉建設部“暢通工程”專家組副組長,國家道路交通管理技術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分中心主任,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部際協調工作組專家,中國公路學會城市交通分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等。
廖朝華
廖朝華,1958年4月出生。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漢族,中共黨員,道路與鐵路工程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設計大師。
廖朝華從事公路勘察設計及科研32年,主持了數千公里高速公路勘察設計和十余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國家級設計獎4項、省部級科技獎、設計獎數十項。主編參編行業標準規范6部,出版技術專著6部,發表論文60余篇。
孫樹禮
孫樹禮,現任鐵道第三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2016年12月3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第八批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名單,名列其中。
他在主持京津城際、京滬高速、北京南站、上海虹橋站等多項高速鐵路和大型綜合交通樞紐的勘察設計和技術創新活動中,主持解決了高速鐵路橋梁、無砟軌道建設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多項成果填補了我國高鐵技術領域空白,并主持了包括國家“863”課題在內的大量科研課題,出版專著3部,為我國鐵路建設做出了杰出貢獻。
王林
王林,1965年6月生,山東博興人,現任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交通運輸部高速公路養護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山東省道路材料與結構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重載交通高性能道路材料與結構研究。其本人榮獲交通運輸部科技英才、山東省科技創新標兵等榮譽稱號。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均排名第2位),省部級一等獎5項(排名第2、3位各2項,第4位1項)。
姜言泉
姜言泉,男,1958年7月生,山東濰坊人,現就職于山東高速青島發展有限公司,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主要從事橋梁工程建設管理、施工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參加青島膠州灣大橋(舊稱“青島海灣大橋”)、濟南黃河大橋等國家級重點工程項目和省部級重點工程項目10余個。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山東省勞動模范、山東省優秀企業家等多種榮譽和榮譽稱號。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排名第1位),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排名第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