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將進一步優化電商配送通行管理,推動各地從規范城市配送車輛運營入手,完善通行管理政策,對快遞服務車輛等城市配送車輛給予通行便利。從政策可以看出,國家將逐漸給快遞車輛通行提供便利條件,尤其是對城市生活物流配送車輛提供支持。
隨著電商的發展,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痛點卻尤為突出。日前,順豐于北京推出的“警務廳”式快遞車輛引發了熱議。那么,針對最后一公里的痛點,企業進行車輛創新,應該給予包容還是打壓?最后一公里配送車輛的多樣化,是城市進步的表現還是城市管理的掣肘?
新形勢下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的痛點
同城末端配送的復雜性
①同城最后一公里配送存在多種痛點和管理難點。在電商高速發展和人們消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目前城市配送夾雜著包括末端快遞配送、外賣餐飲配送以及涌現出以蔬菜水果、蛋糕鮮花、藥品等本地生活服務配送的多種類型。城市社區、商業區、辦公區等小批量、多批次的配送需求增長,隨之而來同城最后一公里配送出現多種痛點和管理難點。
②一些快遞三輪車不合規,疏于管理。在部分快遞末端配送中,由于快遞企業存在大量的加盟管理體制和末端服務的承包經營體制,部分快遞企業對末端配送的電動三輪車疏于管理。雖然各地都根據實際情況出臺管理政策,對城市快遞車輛實施統一標識,統一管理,統一備案等措施,但末端企業派送攬收員的交通工具仍然存在大量非正規生產廠家的、非法改裝的電動三輪車充斥快遞市場,增加了城市管理部門的難度。
③生活物流領域末端配送車輛情況復雜。在生活配送領域,除了以外賣配送為主的兩輪電動車外,還有包括城市跑腿類的同城服務平臺的多種標識配送車輛,而這些以眾包為主的配送方式,對車輛更是難以統一和管理。除此之外還包括小區私人蔬果店等日常配送車輛。因此,在生活物流領域末端配送車輛復雜,且目前國家沒有對外賣等生活物流配送車輛制定統一的管理標準。
末端配送品類增多 車輛樣式五花八門
當前,城市配送品類的增加,在消費者既追求高時效又追求專業性前提下,對配送車輛的要求不斷提高。目前,外賣配送仍以兩輪電動車為主,快遞配送則以三輪電動車為主。除此之外,記者發現,小區也出現了多種多樣的配送車輛,如小型封閉式“送菜三輪車”、“送水果生鮮”等。
某小區物業告訴記者,每天進出小區的配送車輛數不勝數,外賣車輛和快遞車輛雖然頻次較高,但可以通過標識辨別,但有些配送車輛沒有標識,也同樣高頻次進出,這讓他們很是苦惱。
一位小區的水果店老板表示,現在很多小區人都在網上下單,但是像糧油、蔬果類的東西,如果拿小小的兩輪電動車難以承載,一搬門店都會有小型的簡裝三輪車送貨。有些比較近的小區就簡單包裝,遠一點的需要特殊的裝備包裝。
末端品類的增加,對車輛要求的增多,大量頻繁的進出小區的車輛,給小區的管理增加了難度,也給城市交通增加了負擔。
配送量增大 物流安全隱患增加
隨著多樣化復雜的末端配送工具的增加,也存在不少安全隱患。為了能夠在最快的時間送達最多的量,外賣小哥經常會在一個小小的電動車后放置兩三個外賣箱,有的甚至外賣箱能夠蓋過頭頂。而快遞車輛也是如此,小的快遞三輪車只能裝得下中小快遞件,大件物品則放置在快遞車頂部,在小區快速穿行中,搖搖欲墜。
對于專人直送為主的生活跑腿類配送員,通常配送距離都在5公里以上,為了躲避交警的盤查,部分配送員在晚上,將電動車換成摩托車上路,還不惜冒著危險闖紅燈等。
不少快遞員也表示,目前快遞單量越來越多,每天送貨壓力較大,快遞投遞的效率低,稍不留神也會成為交管部門的重點整治對象。
末端配送車輛創新要包容還是打壓?
末端配送需求應如何解決?
順豐近日于北京推出擁有駕駛室的大型儲物箱四輪電動車,用于無法進入區域的快件自寄自取、快件戶外操作不落地、區域接駁、員工休息等,來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難題。這種車輛的創新理論上能夠緩解快件投遞壓力,減少快遞員的負擔,對于小區來說,集中取送快遞也能減輕管理壓力。
在此次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表示,要強化服務創新,提升快遞末端服務能力。鼓勵將推廣智能快件箱納入便民服務、民生工程等項目;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鼓勵快遞最后一公里通過創新來解決痛點,但目前,像順豐這樣的車輛還無法上路,面臨著進小區難,上路難等問題。
業內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多地包括快遞在內的電動三輪車仍然游走在灰色地帶,上路可能隨時被罰。相關部門應積極出臺末端配送車輛標準,此外在路權管理和通行停靠方面出臺一些管理政策,并鼓勵企業末端創新,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