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中國城市交通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共享單車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研討會”,探討共享單車在城市運營的機遇和挑戰。該研討會由歐亞科學院主辦,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承辦,來自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世界資源研究所、同濟大學、世界衛生組織、摩拜單車以及北京、深圳、武漢、重慶、杭州等個城市的交通部門出席了此次研討會。
與會專家就共享單車如何與城市可持續發展,政府、企業、公眾需要承擔的責任與義務進行了深入討論,并就制定共享單車行業標準進行了探討。
北京市交通發展研究院院長郭繼孚認為,共享單車是城市慢行系統的一種模式創新,也是“互聯網+交通運輸”的一種實現方式。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共享單車行業快速發展,為多個城市提供共享單車服務。共享單車的出現,解決了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難題,也大幅提升了城市里綠色出行的比例。
共享單車應為城市共享“量身定制”
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表示,目前共享單車分為兩類,一類是購置普通的自行車,配把機械鎖后投入城市運營;一類是走技術路線,通過互聯網+中國制造,根據城市公共自行車的使用需求,通過科技和創新,專門研發、制造適合城市共享的共享單車。
諸大建認為,共享單車對車輛耐用性很高,普通自行車用作共享單車,報廢特別快,單純追求投放量一段時間后,會造成城市街頭堆滿僵尸自行車,不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
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CTO夏一平介紹,摩拜單車是全球首個為城市共享而生的共享單車,在產品研發設計之初,就考慮了共享單車在城市運營的各種場景,針對傳統自行車易損的幾個痛點進行改進,設計研發一款不會生銹、不會掉鏈子、不用充氣、不怕爆胎的智能共享單車。
諸大建表示, 中國共享單車是世界上所有其他城市密度都不能比的,如果變成一種機會,把共享單車變成高技術、智能化的,像高鐵一樣的重要創新,有助于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發展,也助于可持續經濟發展。政府應鼓勵走技術路線,為城市量身定制提供共享單車服務的企業發展。
政府需探討制定市場準入的行業標準
交通運輸部干部管理學院張柱庭教授認為,政府應該先把非機動車道的路權還給非機動車,先提供單車行車的保障,而不是都被機動車占著。政府針對共享單車,應該“放、管、服。”,即看清本質、柔性管理、做好服務。
張柱庭表示,政府在共享單車管理中,要特別分清亂停、亂放的違法行為人與物權入的區別,不能簡單把違法行為人的責任簡單推定給單車的物權人承擔,更不能簡單化為收繳亂停亂放的車輛。同時,應當發力做好服務。例如提供非機動車行駛和停放基礎設施,提供市場準入的行業標準、服務規范的行業標準等制度。
目前,市場上部分共享單車沿用私人自行車制造標準,以廉價的成本貿然闖入市場,無法提供帶衛星定位的通訊功能,運營方自身也無法掌握單車的位置,給市場帶來了很多不可控因素。粗放式的管理讓城市管理部門缺乏數據參考,同時大量閑散的、盜損情況未知的車輛給城市空間帶來了大量的負擔。 談及行業標準,與會專家一致認可摩拜單車基于物聯網、大數據的高效、精細化運營,認為應該鼓勵帶GPS,有物聯網、大數據運營能力的智能共享單車平臺提供服務。
與會專家認為,透過摩拜單車智能化的運用和發展,能夠看到國家未來發展轉型的真正潛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中國向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和社會模式方向轉型的探索。目前,全國首個共享單車團體標準編制已經完成,要求共享單車必須配備GPS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