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更貼近民生實事工作,是近年來交通運輸行業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具體抓手。2016年,交通運輸部向全社會承諾推進的新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等13件更貼近民生實事,截至當年年底已全部完成。近期,中國交通新聞網記者走訪了部分地區,看更貼近民生實事落實后當地群眾的生活變化,聽他們講述切身感受。
機動車駕培機構培訓服務模式改革項目
上海:收費透明化 減少糊涂賬
記者 王赤風 特約記者 周憶群 通訊員 韓菁
2016年12月8日,上海市機動車駕駛員培訓行業全面啟動“計時培訓、按學時收費、先培訓后付費”服務模式。記者近日走訪發現,新政實施后,既明晰了收費標準,也優化了駕駛培訓管理,今年1月上海有關駕駛培訓的收費問題投訴率同比下降67.5%。
上海光明駕校于2016年9月開始推行計時培訓模式。記者在該駕校報名大廳看到,入口處張貼有機動車駕駛培訓費用明細表,上面根據普通時段、高峰時段及節假日時段,注明每小時學費為160元—180元。前來報名的徐小姐告訴記者:“以前學車都是‘打悶包’,駕校說多少就是多少。現在各階段項目的收費透明化,學幾學時就繳幾學時的費用,再也不用擔心一筆糊涂賬。”
記者來到上海翔茂駕校訓練場時,不少學員正在進行科目二實車培訓。“上車訓練時,需要驗證身份簽到簽退。每個項目學了多少課時,自己心里一清二楚。”學員小吳告訴記者,他對現在的這種新模式很滿意。
從事機動車駕駛培訓工作已有16年的鄭戰地,也對計時培訓充滿信心:“計時培訓模式從根本上杜絕了教學過程中教練‘偷工減料’、弄虛作假的現象,保障了教學質量。”
記者從上海市城市交通運輸管理處了解到,為確保新政有序施行,今年以來,管理部門加強行業巡查力度。截至2月20日,已抽查駕駛培訓機構近50家,從檢查情況看,計時培訓相關工作基本都得到了落實。
@數說:目前,上海191家對外經營的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機構均已實施計時培訓管理模式。2017年,上海將推進駕駛培訓監管服務平臺與考試系統聯網對接,確保培訓與考試有效銜接。
道路客運聯網售票項目
廣西:回家汽車票3分鐘搞定
實習記者 張維鵬
每年春運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汽車站的售票處經常排著長隊。不過今年春節回家時,周芊芊沒有趕去車站排隊,通過手機里新下載的“桂客行”客戶端,她早已買好了回老家桂林全州的票。“像買飛機票一樣方便,以后買車票再也不用去客運站人擠人啦!”周芊芊興奮地說。
2016年,廣西交通運輸部門加快推進道路客運聯網售票建設,開發了自治區道路客運聯網售票公眾信息服務系統等,并于2017年1月7日實現自治區道路客運聯網售票平臺上線運營。
2月17日,記者下載“桂客行”手機客戶端進行購票測試,從注冊到完成支付,前后只花了3分鐘,便買好了從南寧江南客運站前往北海南珠客運站的汽車票。購票成功后,記者手機還收到實時短信提醒:“乘車前到江南客運站,拿身份證到自助取售票機或窗口取票后便可乘車”。
據運營“桂客行”手機客戶端的廣西票通公司董事長黃德耕介紹,實施聯網售票不僅方便了旅客,而且可以更有效地監管各客運站的運營線路、發班密度等情況。今年春運期間,該公司聯合自治區道路運輸管理局,通過對數據的綜合分析,安排運輸企業合理安排車輛和班次數量,極大地提高了線路的實載率。
@數說:廣西今年將確保自治區二級及以上客運站100%接入聯網售票平臺,進一步覆蓋有條件的三級客運站。屆時,自治區14個地級市、109個縣級行政單位將實現移動購票互聯互通。
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項目
江蘇:一卡在手 暢行無憂
特約記者 曹佳雯 駐江蘇首席記者 施科
大年初五中午時分,記者在江蘇省南京市長樂路公交車站碰到從揚州過來的王浩一家,他們剛逛完夫子廟,準備坐游2路公交車去總統府。公交車進站后,王浩拿出江蘇交通一卡通卡,上車刷卡,然后找座位坐下和記者聊了起來:“聽朋友介紹后,春節前特地為一家人辦了卡,用起來確實很方便。”
“平時放假一家人出去玩,不開車怕不方便,開車的話又會遭遇堵車,到了目的地還擔心找不到停車位。”王浩的母親也加入了我們的聊天。“有了這張卡,出門坐公共交通也方便,就不用擔心這些了。”
不只能用,用的范圍也很廣泛。在南京地鐵1號線鼓樓站4號出口,來自鎮江的李明剛和幾個同學刷卡出站。“記得去年3月來南京坐地鐵,刷一卡通卡還遇到過無法出站的尷尬,今年來后發現所有地鐵出口都可以通過了,而且公交換乘地鐵還有優惠。”李明與記者邊說話,邊往附近的公共自行車站點走去,由于江蘇交通一卡通卡具備租用公共自行車的功能,他和同學準備嘗試一下。
據了解,目前江蘇全省2401條公交線路、690個公共自行車站點、6條輪渡線,以及所有快速公交、地鐵和有軌電車線路均可使用交通一卡通卡。今年春節黃金周期間,江蘇交通一卡通卡與外省互通刷卡1691筆,省內互通刷卡達1.7萬筆。
@數說:江蘇交通一卡通已實現與國內110余個城市以及省內91%的縣(市、區)的互聯互通。今年,江蘇將在城鄉客運班線、旅游專線、停車場等領域試點拓展應用。
農村公路新改建項目
內蒙古:農家院里蓋新房
記者 冀云潔 特約記者 輝軍
元宵節剛過,內蒙古自治區開魯縣飛機場村村民鄒永峰就與前來幫忙的幾位木工師傅忙開了。寬敞的院子里,新蓋的5間瓦房十分闊氣,只待屋內的裝修工作收工,就可以搬進去住。
在飛機場村,鄒永峰是個大能人,腦瓜子活,又肯吃苦,家里有6座春秋大棚和2座溫室大棚種蔬菜,是縣城不少超市、飯店固定的蔬菜供應戶。由于近年來菜價行情不錯,鄒永峰也掙了不少錢。就在不少村民都以為他會搬去城里住的時候,他卻打算留在村里。
“說實話,前幾年還真想過搬到城里住。”鄒永峰說,之前村里的土路坑坑洼洼的,收菜的車都不愿進村,只好自己往城里送。在蔬菜上市的旺季,要是趕上連陰雨天氣,路就走不了,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種的菜白白爛掉,鄒永峰都會哭出聲來。
2016年,隨著自治區嘎查(村)通瀝青(水泥)路工程的推進,飛機場村村里村外的土路都變成了水泥路。“過去進城賣菜,最快是上午1趟,下午1趟。現在蔬菜旺季,我一上午就能跑3趟。”鄒永峰笑著說。
村里的條件越來越好,鄒永峰也打定主意在村里蓋新房。說干就干,新房沒幾個月就蓋了起來,屋內還新添了自燒的暖氣、煤氣灶、太陽能熱水器等設施。“當初兒子的女朋友要求結婚前必須在城里買房,今年過年來家里看過后,就改口說家里條件也挺好的,準備要東邊的兩間做新房,城里的房不用買了。”說起這個,鄒永峰笑得更開心了。
@數說:2016年,內蒙古農村牧區公路建設完成投資2.28萬公里,新增通暢嘎查(村)2234個,通暢率增至96%。到2017年5月1日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大慶時,所有具備條件的嘎查(村)將實現村村通。
農村公路安防工程項目
湖北:村路“上保險” 出行更安全
記者 高斌
2月13日一早,袁德宏匆匆吃完早飯,就把車開到村里的路口忙活起來。“趁著正月十五過后很多人外出打工,得趕緊多跑幾趟。”見記者來訪,袁德宏停下手頭的活說道。
袁德宏家位于湖北省恩施市沙地鄉花被村。常年在鄉里及縣城間跑客運的他,對安防工程的重要性有深刻認識,“從縣城到沙地鄉的路上有大大小小幾十個彎,安裝好這些安全警示標識后,我們行車更安全了”。
2016年,在湖北省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恩施交通運輸部門加緊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在急彎陡坡等路段安裝防撞墻、鋼護欄等設施。
連接白果鄉茅壩槽和龍潭壩兩個村子的茅龍公路,沿途山高坡陡,事故時有發生。如今,全長16公里的路段上安裝了多處防撞墻、警示樁、鋼護欄等安全設施,行車安全系數明顯提高了不少。
“你看,防撞墻上的撞痕還很清晰。前不久,一輛載著7名乘客的面包車剛轉過前面那道急彎,就撞到這堵防撞墻上,不過車里的人都沒受傷,如果沒有它,那可就說不好了。”在茅龍公路石門坎路段,白果鄉公路服務中心主任楊順良指著公路右側防撞墻上的“傷疤”,對記者說道。
據了解,湖北省已實現農村公路村村通,加強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建設成為重要任務。今年,湖北省啟動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455工程”,明確到2020年,完成所有縣道、鄉道及通村客運班車村道安防工程建設。目前第一批用于安防工程建設的3.76億元補助資金已爭取到位。
@數說:2016年,湖北省公路部門共排查各類隱患4059個、整治3959個,完成安保工程2626.4公里。今年計劃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2萬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