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媒體記者陳文秀 實習生陳學碩
中國江西網訊 自2013年以來,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會商會曾分別簽署了《武漢共識》《長沙宣言》和《合肥綱要》《南昌行動》,達成了諸多共識。4月10日,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第五屆會商會在武漢召開。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獲悉,四市市長簽署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合作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努力把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重要支撐、全國經濟新增長極和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群。
根據行動計劃,將重點規劃建設長沙—九江—合肥、武漢—九江—南昌、合肥—九江—南昌、武廣高鐵復線(武長段)等高速鐵路;建設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帶和環鄱陽湖城市群城際鐵路等。
目標:聯手打造中國經濟新增長極
到2020年,打造中國城市群中心城市合作的典范,引領帶動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帶、環鄱陽湖城市群等協調互動發展,形成“核心帶動、多極協同、一體發展”新局面,努力把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重要支撐、中國經濟新增長極和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群。
基礎設施 聯通化
◎建四市互達“90分鐘經濟圈”
●推進城市群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網絡建設,構建四市互達“90分鐘經濟圈”。
●推進長江中游省會城市公交一卡通工程建設,助推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合肥都市圈、環鄱陽湖城市群等城市群(圈)內的交通一體化建設。
●重點規劃建設長沙—九江—合肥、武漢—九江—南昌、合肥—九江—南昌、武廣高鐵復線(武長段)等高速鐵路。
●建設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帶和環鄱陽湖城市群城際鐵路。
◎構建聯江通海的水運格局
●加快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加快建設長沙、合肥、南昌等港口。
●共同爭取將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列入低空試點范圍,實施武漢天河、長沙黃花、合肥新橋、南昌昌北機場擴建工程。
●推進“兩港(空港河港)四網(鐵路網、軌道交通網、快速路網、高速公路網)”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行客運“一票式”和貨運“一單式”聯程服務。
●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聯通亞歐的國際物流運輸大通道。
◎建設長江中游城市群信息港
●推進四市油、氣、電輸送網絡一體化建設,促進資源共享。
●推進泛武漢、長株潭、環鄱陽湖等大型能源儲備基地項目建設。
●加強四市政務網絡資源共享,協同建設長江中游城市群信息港。
區域市場 一體化
◎實現市場主體登記注冊一體化
●推動金融同城化,構建區域性金融結算、交易平臺。
●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實現市場主體登記注冊一體化。
●實現人才資質互認互準,共同建立高端人才和行業領軍人才綠色通道。
●建設區域性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
產業發展 協同化
◎四市共同打造高鐵旅游走廊
●打造武漢、長沙、合肥、南昌等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依托四市產業基礎,建立世界領先的現代軌道交通產業體系。
●支持南昌、武漢建設國家航空產業基地。
●建設武漢、長沙、合肥、南昌等生物醫藥基地。
●推進武漢、長沙、合肥、南昌等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
●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共同打造高鐵旅游走廊。
●支持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建設國家數字出版基地。
共建生態 常態化
◎建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制度
●建立南昌、長沙關于鄱陽湖和洞庭湖流域水生態功能區建設合作機制。
●推動跨界水污染防治,到2020年重點流域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
●加快建立四市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制度。
●建立四市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等體系。
●加快推進鄱陽湖、洞庭湖、漢江中下游等重要濕地國家生態補償試點項目。
●在南昌設立中國南方森林碳匯基金。
公共服務 同城化
◎推進城鄉居民醫保跨市結算
●共建一批特色職業教育基地和職業教育集團。
●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疑難雜癥遠程會診和雙向轉診。
●鼓勵四市大型綜合性醫療衛生機構跨區域布點。
●實行“醫保直通車”,推進城鄉居民醫保實現跨市結算。
●建立流動人口居住地和戶籍地信息共享平臺。
開放合作 深入化
◎籌建長江中游城市群合作銀行
●爭取國家加大四市自由貿易園區、綜合保稅區等試點布局力度。
●深化武漢港、長沙港、合肥港、南昌港等港口與美國有關港口交流合作。
●四市將探索聯合設立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基金。
●籌劃建立長江中游城市群合作銀行,推進金融機構服務和支持四省會城市實體經濟發展、創新創業。
(江南都市 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