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交通運輸行業要深刻認識做好保通保暢工作的重要意義,聚焦重點、疏通堵點,精準發力、綜合施策,為促進經濟循環和產業鏈暢通提供重要保障。
必須服務大局保暢通。道路通,百業興。交通運輸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紐帶。當前形勢下,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全球經濟循環不暢。保暢通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保穩定,只有供應鏈暢通了,國內國際雙循環才能平穩運轉,穩外貿、穩增長才有依托,才能把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落到實處。保暢通也是保安全,特別是重要戰略物資和初級產品的運輸保障,關系國計民生,我們要從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出發,從維護國家總體安全的大局出發,奮力做好保通保暢工作,全力暢通經濟循環,服務保障國家安全。
必須聚焦重點保暢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交通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及時清除梗阻,脈絡才能暢通,肌體才能健康。當前,國際物流供應鏈循環不暢,尤其是海運供應鏈效率下降、成本上升、循環受阻,國際航運“一艙難求、一箱難求”。保通保暢,必須突出重點環節,著力聚焦港口、口岸等卡點堵點,及時疏堵清淤,助力國民經濟循環暢通。必須聚焦重點領域,切實做好重點戰略物資和初級產品運輸保障,為統籌發展和安全保駕護航。
必須綜合施策保暢通。經濟循環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保暢通必須堅持系統思維、統籌謀劃、綜合施策,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要著力發揮好綜合交通運輸的整體優勢,發揮好物流供應鏈上下游的協同效應,努力做到各種運輸方式統籌發力、政企緊密協作、供需動態匹配。要圍繞加快建設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不斷提升國際物流供應鏈的競爭力和穩定性,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奮力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