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省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提示:您的Flash Player版本過低,請進行網頁播放器升級!
沒想到,在2021年尾巴之際,物流行業迎來一位來頭不小的“超級艦隊”!經國務院批準,12月6日,以綜合物流作為主業的新央企——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物流集團”)正式揭牌成立。為什么開頭說中國物流集團是物流行業來頭不小的“超級艦隊”?中國物流集團是一家新組建的股權多元化中央企業,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可想而知,國家對中國物流集團的重視程度,以及中國物流集團在物流行業發展中地位與份量。從組建團隊看,“配置”堪比“王炸”,國內物流企業無“人”能及。中國物流集團由原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物流板塊的中國物資儲運集團有限公司、華貿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包裝有限責任公司4家企業整合而成。同時,中物集團還引入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形成戰略協同。目前,中物集團的股權結構為: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相同,為38.9%;3家戰略投資者持股比例分別為10%、7.3%、4.9%。看到這里,或許你心里已經有了一個初步評判:中國物流集團,怎一個“牛”字了得。站在企業角度,羨慕“國家物流隊”,資源豐富;站在打工者角度,羨慕能在中國物流集團工作的物流人,這份工作是個福利待遇等各方面都齊全的鐵飯碗,要是能應聘上就更加完美了。問題來了:透過光鮮外衣,集結那么多資源的中國物流集團,內部戰略、業務情況如何?有哪些優勢?會對行業及公司現有發展產生沖擊嗎?與此同時,中國物流集團的掛牌成立與發展又會對行業內的公司有什么意義或啟發?關于中國物流集團的組建成立,要特別提及中國誠通(全稱: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召開的一次研討會。去年12月,中國誠通召開了一次戰略執行研討會,參會企業包括中國儲運和中國物流主要負責人。在這次會議中,中國誠通黨委副書記/總裁李洪鳳提及,在當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形勢下,及黨中央將建設現代流通體系進一步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集團作為央企中流通體系基因最純正、資源最集中、運作經驗最豐富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企業,研討綜合物流板塊的戰略執行情況尤為迫切和重要。外部環境的變化為物流板塊的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也帶來巨大的挑戰。這之后,今年2月、3月,相關部們就開始了中物集團的初期籌備工作。8月,在央企結構調整與重組工作媒體通氣會上,國務院相關人士表示,黨的十九大以來,央企集團層面戰略性重組進入新的加速賽道。這其中,就包括現代物流領域的央企重組和專業化整合。10月中旬,有媒體報道稱,物流領域的央企重組整合正在推進,將以中國鐵物(全稱: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誠通物流板塊企業為基礎組建現代物流集團,打造綜合物流國家隊,致力于優化倉儲網絡布局,完善現代物流體系,新組建的央企“中國物流集團”正在籌劃中。11月29日晚,國務院批準中國鐵物和中國誠通物流板塊實施專業化整合的進一步落地。11月30日,中國鐵物就發布公告表示,中國鐵物和中國誠通物流板塊實施專業化整合,由中國鐵物更名為整合后的新集團。緊接著,12月3日,中國鐵物發出通知稱,新集團名稱為“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12月6日,中國物流集團正式掛牌成立。而關于中國物流集團的“王炸”團隊,文章開頭已經介紹。接下來,我們主要講一講整合后的中國物流集團在業務、規模,以及戰略目標方面的情況。中國物資儲運集團、華貿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物,作為中國物流集團的“基本盤”,各有側重,并在各自領域擁有多年的資源與經驗儲備,整體覆蓋倉儲物流、國際貨代、公鐵運輸、多式聯運等多個物流領域。所以,中國物流集團業務囊括供應鏈物流、民生物流、特種物流、危險品物流、工業物流、應急物流、冷鏈物流、國際跨境物流等,包括倉儲、運輸、配送、包裝、多式聯運、國際貨代、期貨交割、跨境電商、國際貿易、物流設計、供應鏈管理、加工制造、科技研發、電子商務等綜合物流服務各種業態。目前,中國物流集團擁有600多個分支機構,經營網點遍布國內30個省(市、區)及海外五大洲,擁有土地面積2426萬平方米,期貨交割倉庫42座,庫房495萬平方米,料場356萬平方米,鐵路專用線120條,期貨交割倉庫42座,整合專業公路貨運車輛近300萬輛。規模不說絕后,但毫無疑問,就國內行業來講絕對空前。在海陸空一體化能力方面,中國物流集團在融合中鐵物資和中國誠通優勢國有物流資源的同時,還同步引入了中國東方航空集團、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招商局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這三大集團在各自的優勢業務領域基本能排到世界前列,也讓中國物流集團具備海陸空一體化能力。譬如,縱橫亞歐大陸的國際班列,在國際物流市場上,目前只有中國物流集團可以做到,具有顯著競爭優勢。中國物流集團的成立,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綜合性現代物流企業集團。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組建中國物流集團,是著眼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對中央企業物流業務實施專業化整合,推動我國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和實際行動。未來,中國物流集團這一“國家隊”將著力發展供應鏈物流、民生物流、特種物流、危險品物流等綜合物流服務,努力降低社會物流成本,著力提升國際競爭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綜合性現代物流企業集團。6日,中國物流集團掛牌成立的消息一公布,便隨即引來物流行業的媒體與相關人士大討論,上了微博熱搜話題。可以看出,市場對中國物流集團的關注度非常之高。為什么?一方面,中國物流集團是國資委整合中央物流企業資源打造的首個綜合性物流平臺企業,央企這種物流的專業化整合重組有助于優化大宗商品的倉儲、物流網絡布局,形成全鏈條的大宗商品倉儲、物流體系,補上中國現代物流產業的一塊短板。同時,這也意味著物流業迎來大變革時代,有助于提高物流行業集中度,對加速國內物流市場的整合發展有引領效應,進一步促進與規范物流業發展秩序與一體化。另一方面,央企物流整合發展利于國內物流行業做大做強,利于企業間互補與協作,及整體資源的優化與協調,助推全行業提質增效發展,為中國制造等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一帶一路”戰略提供基礎服務支撐,增強國際物流市場競爭力、話語權與影響力。再者,中國物流集團的強大,會不會對行業中幾大民營快遞公司及零擔與貨運公司等的發展產生威脅?這幾年,價格戰導致物流行業發展扭曲,基本處于低價低質狀態,作為央企的中國物流集團,貫徹國家物流戰略,緊跟國家步伐,在保持速度基礎上降低物流成本與惠民是其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即使可能快遞板塊服務會虧損,但民營類公司則不同,它們是以逐利為主要目的去推動行業發展。從業務與戰略目標規劃整體上看,國家相關部門整合中國物流集團的目的,不是為了要與國內快遞民營快遞公司或者說零擔及貨運公司形成競爭關系,而是為了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尤其是國際市場競爭中,一方面把國內物流推出去,發揮整體作戰優勢,為現有物流公司做標桿;一方面促進更多國內制造企業等走出去,為這些跨境企業提供高質高量的基礎服務與后盾。快遞專家徐勇表示,鑒于市場定位不同,中國物流集團目前對民營快遞企業沒有影響。朋友安德華也認為,從業務構成上看,兩者交集不大,總體協同遠大于競爭。此外,還有一個目的是,建立共建共享物流大數據平臺。在中國物流集團成立會上,其核心人士表示,中國物流集團要做的是共建共享物流大數據平臺,發展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助推產業轉型升級。一方面,專業化整合將原本分散化的物流業務有機整合,有助于為數字化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深度應用提供更多場景;另一方面,借助專業化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對原本分散化資源進行統籌調配運用。而在物流行業專家趙小敏/貫鑠企業CEO看來,過去十多年,國內物流行業雖得到高速發展,但在產業端和企業端的效率提升空間有限,一來物流費用在降本增效方面還沒有達到理想狀態;二來從產業端來看,物流企業小而全的問題還很普遍,“中國物流集團的成立,‘強強聯合’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這也意味著物流行業已面臨大變局時刻,后期可能還會有一些航空、物流公司等成為中國物流集團的戰略投資者,進入股東名單”。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也表示,中國物流集團引入東航集團(擁有中貨航、東航物流)、招商局集團(擁有招商公路、招商港口、中國外運等)、中遠海運集團(中國最大海運企業)戰略投資,利于未來滿足物流“上天、下海、登陸”多場景需求,通過戰略持股和資源協同構建了立體物流生態圈,有利于推進物流服務向更深層的供應鏈服務延伸。其實,對于此次中國物流集團的物流專業化整合,國家早已發出相關信號,鼓勵大型物流企業間進行兼并整合。2020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實施意見》提出,培育骨干物流企業,鼓勵大型物流企業市場化兼并重組,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所以,中國物流集團的成立,對國內民營快遞公司起到了標桿作用,給處于“內圈”的快遞公司上了一課,規范快遞行業發展,鼓勵大家要抱團取暖作戰,走出去,而不是還在進行“窩里斗”。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目前中國物流領域存在的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組織能力偏弱,處在單一物流業務的組織活動比較多。未來,就是要通過中國物流集團這樣的整合來實現單一的物流組織能力,向整體供應鏈的組織能力進一步轉型升級。”徐勇表示,國內快遞公司應該要看到,中國物流集團的成立是以一種快速兼并重組的方式進行資源共享整合,然后通過技術、數字化力量,去向數字化轉型,向供應鏈轉型升級。民營快遞公司應該以此為契機,發揮協同效應,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今年以來,國家郵政局方面一直在通過相關政策、通知以及座談會、加強監管審查等形式引導與規范民營快遞公司向健康方向走,鼓勵快遞公司停止價格戰、停止“內卷與內耗”。在一定范圍內,快遞公司可以通過市場手段階段性提高快遞價格,改善自身發展情況,讓自身有空間進行內部戰略調整,將工作重點放到服務質量提升與轉型升級上,保障快遞人員合法權益。另一方面,趙小敏認為,中國物流集團的成立,還會促使國內民營快遞公司作出選擇:究竟是走綜合物流企業發展方向?還是在細分領域進行突破?不管怎樣,前提都是把現有業務做好,在資源投入以及服務提升方面都要下功夫。如果自身基礎業務無法做好,很難以參與中國物流集團的一些高門檻細分業務服務,“像以往那種混日子的企業,接下來,兩三年就會被市場淘汰”。中國物流集團涵蓋業務十分廣泛,除了民生物流外,還包含應急物流、國際跨境物流等具有更大前景的業務線。因此,對于國內快遞物流企業來說,相比之下,如果不具備綜合物流的能力,未來可以選擇去發力專業細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