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環保部通報對山東凱馬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山東唐駿歐鈴汽車制造有限公司違反大氣污染防治制度的行政處罰決定,嚴懲生產超標機動車和污染控制裝置弄虛作假行為,兩家車企被罰款逾3877萬元。此次處罰事件,是環保部2018年在機動車治污工作上打響的“第一槍”。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同時也是新《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后環保部第一次向車企開出的、也是金額最大的一次罰單。罰單一出,一時引發行業震動,也給相關車企敲響了警鐘。
涉案車企排放超標,弄虛作假遭重罰
“兩個案件的辦理嚴格遵守《行政處罰法》和《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的處罰程序,經過立案、調查取證、聽證告知、召開聽證會、法律審查、決定、送達等程序,今后還要督促處罰決定的執行。”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表示。
環保部根據在用車環保定期檢驗、路檢路查超標車輛統計數據和相關車輛生產企業信息公開情況,以及行業、市場反映的突出問題,成立了柴油車打假專項工作組,組織開展柴油車打假專項行動。此次環保部通報處罰的車輛均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生產。
檢查發現,山東凱馬生產的8臺輕型柴油貨車排放的碳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超過標準;生產的318臺重型柴油貨車的OBD(車載診斷)系統功能性檢測不合格,污染控制裝置弄虛作假、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檢驗合格產品出廠銷售;唐駿歐鈴生產的109輛輕型柴油貨車排放的碳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超過排放標準。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山東凱馬被罰沒款3174萬多元,唐駿歐鈴被罰沒款703萬多元,合計逾3877萬元。
據環保部官網表示,2014年以來開展的機動車環保達標監督檢查工作中,多次發現這兩家公司存在故意造假、生產不達標車輛的行為,在行業中造成惡劣影響,嚴重影響機動車排放標準升級效果,環保部對兩公司進行了約談,要求立即整改。本次抽檢山東凱馬、唐駿歐鈴各3輛輕型柴油車進行排放測試,測試結果均不合格,超標情況嚴重。此次調查的違法行為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依法應當從重處罰。
據悉,環保部專門成立了柴油車打假專項工作組,專項工作組通過在市場銷售環節委托第三方購置新車、在企業生產現場隨機抽樣的方式按標準要求抽取車輛,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驗,并出具第三方檢測報告。
兩家車企被罰3877萬元,表明了環保部對違法排污“零容忍”的態度。此外,兩個案件作為十九大之后環保部首次處罰的案件具有示范效應,對同類環境違法行為將起到強烈地震懾作用。
建立車企黑名單,大數據篩選超標車輛
環保部要求各級環保部門要全面貫徹實施新《大氣污染防治法》,嚴懲生產超標機動車和污染控制裝置弄虛作假行為。
2018年,環保部將在全國開展機動車和油品監督檢查,這是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
田為勇就處罰兩家機動車生產企業答記者問時表示,下一步,環保部將嚴格實施新《大氣污染防治法》,持續加大新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生產企業監督檢查工作力度,逐步建立完善機動車環境監管的長效機制。“機動車管控,首先要保障新車出廠時達到標準,這是源頭。如果源頭管控不住,后續的管控也無從談起。”田為勇說。
為確保新生產機動車環保達標,環保部將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基本原則,對整車生產企業、發動機生產企業、后處理生產企業及其他環保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加大監管力度,常態化、不定期組織開展新車生產、銷售環節監督檢查,嚴厲打擊篡改、屏蔽OBD系統弄虛作假以及未按要求進行環保信息公開等各類違法行為,實行多部門聯合懲戒。
據了解,環保部將采取更積極、更主動的措施,持續加大新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生產企業監督檢查工作力度,逐步建立完善機動車環境監管的長效機制。“其次,在用車要按照規范進行保養,把污染控制裝置落實好。另外,油品也很重要。這些是下一步要重點關注解決的。”田為勇表示,機動車環境管理將納入環境保護監測和監管執法體系,確保機動車環保檢測數據質量。
目前環保部正在加快推進遙感監測網建設和數據聯網,利用聯網平臺進行大數據分析篩選超標車輛。田為勇表示,下一步環保部將對有關違法企業違法處罰信息通報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質檢總局等有關部門,并積極督促地方環保部門對違法企業履行行政處罰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從“車企第一罰單”事件已經明確透露出一個信號:機動車排放已經是硬指標,弄虛作假難以過關。企業只有嚴守環保防線,才能謀求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