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在上海市組織召開了全國道路運輸重點運營車輛第三方安全監控平臺建設推廣應用研討會。江蘇、遼寧等18個省(區、市)的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探討了如何利用保險等第三方社會專業力量參與道路運輸營運車輛動態監控,通過第三方安全監控平臺進一步創新動態監控模式,提升動態監控水平,更好地保障道路運輸安全。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司長徐亞華表示,當前開展第三方安全監控平臺恰逢其時,要積極探索第三方安全監管機制,利用第三方力量參與動態監控,加強對駕駛員和營運車輛的動態監管,建立與監控結果掛鉤的保險費率、傭金費率浮動機制,調動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等多方積極性,創新安全監管模式,用市場化手段提升行業安全生產水平。這也是交通運輸部今年下半年安全生產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據上海交通委員會副主任楊小溪介紹,上海以“兩客一危”承運人責任險為基礎,以建立保險“共保體”為切入點,指導保險公司與投保經營企業互動,委托上海一家保險經紀公司搭建第三方監控平臺。目前上海市1.2萬多輛省際客車、7000多輛危險品運輸車已納入了平臺監控。平臺成立3年多來,共計處理約320萬條報警數據,電話提醒企業約80萬次,處理企業信息反饋約19萬條,實現了運營違規與安全事故“雙下降”。2016年的安全死亡事故與2014年同比下降了43%,安全態勢明顯轉好。
上海第三方安全監控平臺建設取得的明顯效果,給其他省市提供了經驗借鑒。今年年初,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公安廳、安監局聯合委托保險經紀公司建立的第三方安全監測平臺正式上線,目前3方進一步細化了第三方平臺運營相關主體的職責劃分,并對平臺運行和結果應用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遼寧省建立了第三方共享動態監控平臺,建設完成了以“三大平臺、六大服務、九大報表”為支撐的一整套安全體系,為企業提供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管家式服務。
徐亞華表示,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進一步研究第三方安全監控平臺的指導政策,希望各地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充分認識到第三方安全監控平臺的重要意義,因地制宜,積極穩妥推動第三方安全監控平臺的建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