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站站牌太高,令人難以看清。
近日,有網友稱簡陽市的公交站牌太高,“是給長頸鹿看的”,并附了一張站點密集的站牌圖片。
記者來到簡陽市走訪發現,市內的兩種公交站牌一種高約2.6米,另一種最高的達3.48米;一些線路30多個站點擠在寬約40厘米區塊。“站牌高,字又小,想看清楚真的很費勁。”市民抱怨道。一處公交站臺的志愿者告訴記者,每天多的時候會有十幾個老人向他問路,“因為看不清站牌。”
簡陽高高矗立的公交站牌,無需人們提醒,只需到現場看一看就會明白有多不方便。即便沒有市民的反映、投訴,相關管理者難道就看不見?并非看不見,而是管事的覺得乘客太矯情、事兒太多,是簡陽公交部門群眾路線走得還不夠的結果。
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一個群眾反映如此強烈的問題,“去年12月規劃交給成都市交委”,今年3月“已向市政府作請示”,目前還在“等批準就可以實施”的狀態。
卷尺測量顯示“中醫院”站牌高度超過了3.4米。
設計為何“不走心”?
站牌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瞻仰的。公交是為群眾出行提供便利的,不是用來給群眾添堵的。這樣的“缺德”設計,與常識相距甚遠,與群眾的安危冷暖有著太遠的隔閡。當然,奇葩設計之所以長期存在、屢見不鮮,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一,許多工程未能實現開門規劃、科學施工,辦公室里弄弄圖紙,設計院里擺擺沙盤,卻不肯到現場看一看、聽一聽群眾的意見,給奇葩設計埋下了伏筆。
第二,一些工程在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常常走過場。但凡有一個環節能夠認真把關,一些低級錯誤就完全可以避免。
第三,對于“奇葩設計”之類“非原則性”的問題,往往對責任缺乏追究和問責。是誰犯下的錯誤,該承擔怎樣的責任,都是一筆糊涂賬。長此以往,“鬧著玩兒”的心態就漸漸養成,誰也不會拿規劃和涉及錯誤當回事兒,當然也就不會“走心”。
成都減肥椅:請管理者出來走兩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努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大力推動作風建設,努力糾正工作中的“四風”,讓黨員隊伍和政府部門的面貌煥然一新。然而不可回避的是,盡管一些部門把“為人民服務”掛在嘴上,把“群眾利益無小事”寫入各種文件當中,但行動上卻總是乏力,對于群眾的呼聲也總是在反應上慢半拍。
障礙重重的盲道
奇葩設計,并非始于今天,管理者“不走心”的問題也不會到此終結。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莫過于讓管理者出來走兩步,自己看看站牌,體驗和感受一番。更需相關部門真正把群眾放在心上,擺正群眾在心中的位置,只有這樣,奇葩站牌才會消失,管理者在規劃時才會“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