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交通病”,北京一直在努力。自2004年開始,北京市政府逐年制定階段緩解交通擁堵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到2016年已經是第13個年頭。去年,北京市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1%,中心城交通指數比2015年下降1.8%,“十三五”交通緩堵實現了良好開局。
北京市政府日前出臺《2017年北京市緩解交通擁堵行動計劃》,確定了2017年緩解交通擁堵行動7個方面40項工作任務。主要目標是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600公里以上,中心城區路網交通指數控制在5.7左右,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2%,城市交通運行總體安全平穩有序。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供給能力
建,幾乎是緩堵計劃中提及最多的字。軌道交通建設作為北京緩堵的重頭戲,今年將推進6號線西延、7號線東延、平谷線等20條軌道線路建設,在建里程350公里,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600公里以上。北京城六區將開工建設次干路、支路不少于90條;實施疏解道路擁堵節點改造工程100項。
為促進百姓綠色出行,今年將新增公交專用道40公里以上,實施三環路、京藏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公交專用道科技設施建設,加強監督管理,確保形成連續的公交快速通勤走廊;新開、優化調整公交線路40條,做好新開通軌道交通線路的公交接駁換乘,實現站點周邊500米內公交車站覆蓋率達到100%。
除了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提高通行效率,北京還將大力優化自行車出行環境,今年將完成600公里自行車道治理,在三環路以內主要道路人行步道上設置阻車樁,防止機動車占用人行步道。
同時,將加強交通信息化與智能化建設,推進交通行業大數據創新應用,推動跨部門數據融合共享。科學設置交通分級預警標準,構建綜合交通運行預警管理指標體系。加強城市交通趨勢預測研判,及時發布交通運行預報信息;開展主干道路綠波工程,優化調整100處路口、關鍵節點信號配時,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推廣新能源車分時租賃,年底前達到2000輛規模。
加強靜態整治優化交通管理
靜態交通是今年北京緩堵行動計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北京將大力整頓停車秩序,緩解停車難問題。城六區將各選擇5個區域作為試點,將區域停車管理納入社會綜合治理范疇。鼓勵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居民共同參與,結合老舊小區改造,通過增劃車位、建設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等方式;協調轄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資源錯時共享。提高軌道交通駐車換乘(P+R)服務水平,落實駐車換乘停車場隨軌道新線及在建線路同步建設并投入使用;開展居住區停車綜合治理。
北京還將健全完善城市開發強度與交通承載力匹配機制。研究制定利用疏解騰退土地建設交通基礎設施、軌道交通車站與周邊土地一體化開發等政策,形成城市功能、土地開發強度與交通基礎設施協調發展模式;優化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前期工作。落實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要求,進一步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前期手續辦理效率;大力推廣“互聯網+”辦公模式,鼓勵中央商務區(CBD)、中關村科技園區等重點功能區內企業實施彈性工作制,從源頭上減少高峰時段交通出行。
北京將堅持“改革創新、建管結合、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的原則,綜合施策、軟硬件并重,聚焦關鍵問題、突出重點區域、強化社會共治,以釘釘子精神推動2017年緩堵行動計劃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