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發布。
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第19份以“三農”為主題的一號文件,這也是農村電商成為農村產業新業態被單獨陳列。文件第十四條明確提出:“推動商貿、供銷、郵政、電商互聯互通,加強從村到鄉鎮的物流體系建設,實施快遞下鄉工程。”
關于一號文件,提出了至少8點關于農村電商和快遞的指導意見:
1. 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融合,推動線上線下互動發展。
2. 加快建立健全適應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標準體系。
3. 支持農產品電商平臺和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
4. 推動商貿、供銷、郵政、電商互聯互通,加強從村到鄉鎮的物流體系建設,實施快遞下鄉工程。
5. 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
6. 鼓勵地方規范發展電商產業園,聚集品牌推廣、物流集散、人才培養、技術支持、質量安全等功能服務。
7. 完善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加快構建公益性農產品市場體系,加強農產品產地預冷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完善鮮活農產品直供直銷體系。
8.以“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為重點,支持農業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建立境外生產基地和加工、倉儲物流設施,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
實際上,從2014年國家郵政局提出實施“快遞下鄉”工程以來,農村地區的快遞網絡布局和設施建設發展迅速。據悉,截至2016年,農村地區的快遞網點覆蓋率上升到80%,全年農村地區收投包裹超過80億件,直接服務農產品外銷達100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