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至24日,國家工商總局驗收組對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江西)進行了驗收。驗收組認為,江西省開發建設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江西),符合總局制定的有關標準,予以驗收通過。這也是全國第一個通過總局驗收的省份。
建設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是李克強總理去年視察工商總局時作出的重要指示,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國務院賦予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的重要職責,也是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更好發揮“先鋒官”和“守護神”作用的重要抓手。為全面建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國家工商總局正在加快推進政府部門企業信息統一歸集公示機制的建立和相關國家級重大信息化工程申報立項和項目總體設計工作。同時,為了實現“2016年年底前基本建成使用”的目標,國家工商總局制訂了有關文件、方案和標準規范等,并通過推進“7+1”先行試點建設工作,加快建設進度。江西省是“7+1”先行試點單位之一。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工作,原省委書記強衛、原省長鹿心社、常務副省長毛偉明、分管副省長謝茹多次作出指示,要求加快公示系統建設。2015年9月24日,江西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江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運用企業監管警示系統(即現在的“公示系統”)實行分類分級、動態監管”。去年以來,江西省以省政府和省政府辦公廳名義下發了7個有關商事制度改革的文件。這些地方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為公示系統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撐和制度保障。江西省工商局與36家省直單位簽訂了《企業信用信息合作備忘錄》,實現了江西省質檢、稅務、海關、安監、食藥、環保、發改、財政、衛生、商務、住建、工信、人社、旅游和法院等主要監管執法部門涉企信息歸集。
驗收組認為,江西省工商局按照總局制定的技術設計方案、標準規范、原型設計和有關要求,對原有的江西省企業信用監管警示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實現了名稱、標準、平臺三個統一?;窘ǔ刹⑼度胧褂玫膰移髽I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江西),由面向社會公眾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和面向政府各監管部門的一體化監管協同平臺組成,構建了信息公示、公眾查詢、部門監管、輔助決策等功能高度集成統一的信用監管生態系統門戶,為分類監管、重點監管、聯動監管、精準監管的有效實施創新了機制和流程,創造了良好的信息化環境。
驗收組認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江西)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組織體系健全完備,信息歸集初具規模。目前公示系統已經歸集全省各相關部門的20大類的行政審批和行政處罰等數據500多萬條以及登記備案信息400多萬條,基本實現了主要監管執法部門涉企信息,特別是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登記備案信息的全量歸集,初步搭建了信息共享應用的平臺,有效夯實了公示系統建設基礎。二是信息公示及時全面,查詢搜索方便快捷。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江西)實現了本省各類涉企信息依據統一社會代碼、營業執照號碼、企業名稱進行關聯,記于企業名下并依法公示。查詢搜索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精準化,填報功能模塊運行穩定、保障有力,為公示系統社會效果的充分發揮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撐和技術條件。三是部門應用支撐有力,協同監管形成合力。協同監管平臺構建了協同監管聯合懲戒、數據歸集數據處理、數據紅盾分析應用、數據業務支撐平臺四個功能分區,實現了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管理、聯合懲戒、雙告知、簡易注銷、抽查檢查(雙隨機)、失聯企業等六項主要功能,符合總局技術標準的要求。
驗收組認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江西)符合總局《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2016年信息化技術初步設計方案》要求,相關數據符合《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2016年信息化數據規范(暫行)》,該系統面向省直單位和基層,按照“統一設計、數據共享、聯網應用”的思路進行了有效延伸,形成了江西全省的省、設區市、縣(市、區)三級企業信用監管“一張網”,初步建成了涉企信息歸集、公示、共享、應用的信息化工作平臺,為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放管服”,服務江西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夯實了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
驗收組也指出了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江西)存在的一些問題,要求江西省工商局盡快補齊短板、完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