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相關監管政策的不斷發展,數字貨運平臺有望相應提升數據管治及合規性水平。伴隨這種趨勢的發展,不合規的平臺將被逐漸淘汰,越來越多托運方將青睞于更為規模化、合規化、具有數字化能力及運力資源的數字貨運平臺,從而進一步提升市場集中度。
網絡貨運平臺發展日趨正規化、網絡化、系統化。平臺應該繼續提高服務能力,優化業務體驗;提高資源匹配效率,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不斷完善產業鏈,營造良好的貨運生態。
一、數字貨運平臺行業概況
1、公路貨運市場回顧
公路貨運行業在疫情多點散發與經濟發展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中渡過了攻堅克難的一年。后疫情時代市場需求收縮、格局調整、增速放緩,行業總體下行壓力加大。
(一)貨運物流需求增速放緩
兩年年均增長6.3%,增速均有所放緩。處于較低增長水平,并出現逐月下滑態勢。社會物流需求增速總體放緩,主要是投資和消費增速放緩。公路貨運市場占物流市場比重大,反映公路貨運行業景氣度的公路運輸效率指數全年在100點以下,表明市場運行總體低迷。但是,無論需求如何收縮,客戶對貨運服務體驗的要求在加快升級,也給企業在后疫情時代的生存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二)貨運市場結構加快分化
不同細分領域和企業規模的企業分化明顯。從細分領域看,網絡貨運企業反映收入增長的占比最多,達到82.4%。從反映收入下滑的細分領域看,整車運輸、零擔快運、零擔專線、合同物流企業反映收入下滑的均超過20%,其中,零擔專線反映下滑的占比最多,達到三分之一。從收入規模看,不同規模的公路貨運企業苦樂不均。規模企業收入和貨量總體雙增長,中小規模企業收入和貨量下行壓力加大。20億以上的規模企業反映收入增加的占84.2%,3000萬以下的中小企業反映收入下滑的占到75%。
(三)貨運企業騰挪調整應對
公路貨運企業迎來上市小高潮,集中在貨運互聯網平臺和零擔快運領域。隨著傳統貨運物流企業原有業務飽和,越來越多的企業沿著供應鏈向上延伸,逐步向合同物流轉型。
(四)貨運物流價格持續低迷
受能源價格短期內暴漲影響,實際承運企業不得不提價應對,由于議價能力不足,運價上漲不及油價上漲,企業經營壓力加大。從全年看,公路貨運CEO調查顯示,45.5%的被調查經營人反映市場運價較上年下降。特別是中小規模由于價格談判能力不強,成為運輸鏈條上受擠壓大的一環。
(五)貨運車輛過剩局面依舊
受重型柴油車輛執行國六排放標準影響,大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超前投資,導致上半年透支了市場需求,下半年貨車銷量出現斷崖式下滑。11月貨車銷售同比下降31.9%。其中,重卡大幅下降62.3%,出現“七連降”。即使如此,全年貨運車輛銷量仍有望超過400萬輛。據行業數據顯示,目前貨車平均車齡大幅減少到不足2.68年,車輛過剩局面進一步加劇。車輛過剩導致車輛利用率兩極分化。
(六)貨運物流數字化轉型提速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公路貨運行業相結合,持續為企業降本增效賦能。貨運互聯網平臺進入2.0階段。越來越多的貨主和傳統貨運企業落戶,不僅僅是看好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更看好打通運輸數據鏈條帶來的降本增效潛力。例如,聯想集團開發了靈活滿足多渠道履約需求的物流貨運服務平臺,上海申絲與金光紙業實現運輸系統對接來打通供應鏈,以應對多變的供應鏈需求。德鄰陸港、天津運友、中儲智運等一批企業加快發展電商、金融等線上服務,德坤物流、赤灣東方基于自身經驗向中小企業提供貨運數字化平臺,深刻改變傳統行業運行模式。
(七)低碳貨運物流影響加大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發布,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納入十大行動之一。隨著國三排放貨車淘汰進入尾聲,一些地方開始以環保名義限制國四排放貨車通行,部分鋼廠禁止國五及以下排放貨車入廠。由于新能源電動汽車補貼加快退坡,進城通行便利逐步成為地方政府主要抓手。對于長途干線運輸市場,電動重卡換電模式和氫能源等燃料電池模式得到政策支持,各項試點示范逐步推開,推動低碳貨運市場擴容。運輸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第四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申報工作啟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工作方案(2021-2025年)》,出臺六方面政策措施,將對未來一個階段推動運輸結構調整,助力碳中和碳達峰提供新的方向。
(八)行業政策環境持續改善
公路貨運CEO調查顯示,企業總體反映通行順暢度、執法規范度、政務便利度、市場合規度、競爭公平度有所提升,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有關部門出臺具體政策措施且取得實際成效,政策獲得感增強。貨運互聯網平臺已經成為個體司機尋找貨源的重要渠道,但78.8%的司機反映平臺上存在壓低運價問題。為保障貨車司機權益,交通運輸部等16部門印發《關于加強貨車司機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提出,規范網絡貨運新業態經營行為,有望重塑健康產業生態。
2、業務模式
數字貨運平臺是實現托運方和貨車司機間連接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平臺通常以承運方身份與托運方簽訂運輸合同,隨后委聘貨車司機進行實際運輸。
網絡貨運業務模式
二、數字貨運平臺行業相關政策
鑒于數字貨運平臺能夠加強公路貨運的合規性,自2015年以來,我國政府已頒布以下條例,以促進數字貨運平臺的發展。
網絡貨運是數字化轉型的紐帶,其飛速發展為物流行業帶來了良好的導向,在上下游用戶體驗提升、行業稅鏈完整、物流效率提升等方面發揮了顯著價值,得到了國家的肯定與支持。
三、中國數字貨運平臺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1、整車運輸規模
2021年,按運費計,整車運輸占中國公路貨運市場的約60%。2021年中國的整車運輸市場規模已達人民幣4.0萬億元,預計2022年將達人民幣4.1萬億元。
2、數字貨運平臺市場規模
2021年,以在線GTV計,中國數字貨運平臺市場規模為人民幣4300億元,在整車運輸市場中的滲透率為10.7%。憑借以上優勢,數字貨運平臺預計將在托運方中獲得更多青睞。預計數字貨運平臺市場規模將在2022年繼續擴大至人民幣4899億元。
3、企業數量
近年來我國數字貨運平臺企業數量不斷增長,企業數量從2011年的82家增長至2022年的3683家,2011-2022年CAGR為41.32%。
四、中國數字貨運平臺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1、競爭格局
2021年我國首部國家數字經濟五年規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智慧物流”。目前我國八大數字貨運平臺分別為菜鳥物流、京東物流、貨運中國、滿幫集團、貨拉拉、歐治云商、六六云鏈與豐巢科技:
2、市場份額
以在線GTV總額計,2021年我國數字貨運市場中前五大平臺的市場份額總計為36.0%,據統計,滿幫集團為我國最大的數字貨運平臺,市場份額占比9.8%,合肥維天運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位居第二,市場份額占比8.8%。
五、中國數字貨運平臺行業發展趨勢
1、移動互聯網在貨車司機中的逐漸普及
我國已進入互聯網經濟時代,預計手機用戶群體將從2021年的10.23億人增至2026年的11.84億人。自2014年以來,移動互聯網廣泛普及,亦已逐漸滲透至貨車司機群體。貨車司機通過移動互聯網能夠更高效地接收托運訂單。未來,移動互聯網預計將對貨車司機進行更為多元化的數字化賦能,如在線采購后市場服務等。
2、運力資源管理需求不斷增加
鑒于整車運輸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物流公司迫切需要提高運輸服務質量以進一步吸引和留住客戶。因此,物流公司對能促進其進行內部或外包運力精細化管理的平臺需求日益增加。數字貨運平臺將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持續整合和積累運力,從而賦能托運方(包括物流企業)更好地管理其優質外包貨車司機運力資源。
3、運力資源相匹配的穩定供給和穩定需求
數字貨運平臺讓托運方更好地獲取穩定豐富的運力資源,及促進與貨車、貨物的協調。同時,數字貨運平臺可以讓貨車司機直接與有穩定運輸需求的上游托運方聯系,為長期合作關系奠定基礎。
來源:貨運中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