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省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提示:您的Flash Player版本過低,請進行網頁播放器升級!
過去單一的交通運輸方式,正在向多式聯運轉變。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的重大決策部署,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多式聯運,進一步優化調整運輸結構,提升綜合運輸效率,降低社會物流成本,促進節能減排降碳,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早在2021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以發展多式聯運為抓手,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日前,河南、江蘇、江西等省份紛紛出臺關于推進多式聯運發展的工作方案,旨在貫徹落實國務院相關要求。多式聯運是如何打破不同運輸方式邊界的?又將對各地機場發展帶來哪些影響呢?多式聯運最早用于貨物運輸領域。上世紀末,歐洲主要樞紐機場逐步開始發展多式聯運。過去幾年,我國對多式聯運的發展愈發重視,更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長期在鄭州機場辦理貨運業務的王經理感同身受,在鄭州機場辦理業務,比北京和上海還方便。“以前貨物都是運到北京或上海,再通過卡車運到鄭州。自從鄭州有了直飛貨運航線,貨物可以直接運到鄭州機場,配合多式聯運,非常方便”。王經理的感嘆背后是近些年鄭州機場貨運多式聯運業務的快速發展。這一快速發展不僅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綜合交通優勢,更依靠國家戰略層面的政策支持。如今的鄭州機場不僅從過去的“二傳手”搖身一變成為“總分撥”,在多式聯運專線上,更成為德國戴姆勒、寶馬公司等高端汽車零配件分撥中心,年進口量達4000噸以上。多條多式聯運專線已成規模,為下一步更好拓展多式聯運業務范圍奠定了基礎。鄭州機場只是河南多式聯運發展的縮影,河南還有更高目標。8月17日,河南省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河南省推進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工作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明確,河南省將加快建設“一核多極”的多式聯運樞紐體系,到2025年,建設不少于20個1000畝以上大型多式聯運樞紐。根據方案,未來,河南將建設不少于20個1000畝以上大型多式聯運樞紐、不少于5個3000畝以上超大型多式聯運樞紐;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激發,建設50個以上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打造4個以上具有全國競爭力的多式聯運旗艦型品牌企業。此外,在培育大企業上,將著力打造旗艦型多式聯運龍頭企業;積極推進河南省內多式聯運與物流資源整合,培育4個以上規模化經營、網絡化布局、特色化引領的旗艦型多式聯運企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多式聯運經營主體。無獨有偶,江西省最新發布的《貫徹落實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工作實施方案(2021-2025年)》也提出加快南昌昌北國際機場航空物流樞紐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樞紐機場貨物轉運、保稅監管、郵政快遞、冷鏈物流等綜合服務功能。江蘇省最新發布的《江蘇省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行動計劃(2022-2025年)》也提出將推動高鐵接入南京祿口機場、南通新機場,城際鐵路接入蘇南碩放機場、常州奔牛機場,加強與上海浦東、虹橋機場的鐵路聯系。各省紛紛精準施策,多措并舉,多式聯運實現“加速跑”。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發展多式聯運是我國從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的重要抓手。目前,多式聯運在我國不少地方已經發展成較為成熟的運營模式,尤其是在一些港口以及人口密集、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多式聯運是當地物流運輸產業極具發展潛力的新方向。以成渝地區為例,多式聯運發展勢頭良好,各種基礎架構和服務模式創新都在穩步推進中。正是因為這些運輸單位不斷用新方式、新結構進一步服務企業,降低運輸成本,縮短運輸時間,當地的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前不久正式投運的鄂州花湖機場則是湖北省重點打造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經濟試驗區。目前,湖北省交通運輸廳正在申報的鄂州花湖機場(專業性貨運樞紐)多式聯運示范工程計劃總投資337.43億元,建設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空陸聯運快速物流網絡體系,以鄂州花湖機場為核心樞紐,推動航空貨運與高鐵快運實現無縫銜接,形成空空中轉、空陸聯運協同配合的“天網+地網+信息網”一體化智慧聯運標準規范體系。這一切得益于鄂州花湖機場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其緊鄰長江黃金水道,7個深水港、4條快速路、2條高速路和6條高鐵線環繞周圍,具備發展多式聯運的良好基礎條件。根據相關信息,順豐航空物流將以鄂州花湖機場為樞紐,在東西南北4個方向布局4個區域性機場,包括北京、深圳、杭州和成都,建立“1+4”發展模式。此外,鄂州花湖機場多式聯運依托順豐速運布局的3條多式聯運通道,將開通包括空鐵聯運、空公聯運、公鐵聯運、江海鐵聯運等多條多式聯運線路。其中,空空中轉聯運以美國紐約機場為起點,經航空運輸至鄂州花湖機場后,繼續通過航空運輸至北京機場,最后通過公路運輸運抵石家莊并完成末端配送。空高聯運以廣州白云機場為起點,經航空運輸至鄂州花湖機場后,順豐速運在機場公司的協助下完成卸貨等程序后,通過直通轉運中心的高鐵聯絡線,將航空快件直接裝載至高鐵列車并運輸至鄭州高鐵站,在鄭州高鐵站完成相關程序后,通過公路運輸至順豐鄭州分揀中心,并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空公聯運以深圳寶安機場為起點,經航空運輸至鄂州花湖機場后,順豐速運在機場公司的協助下完成卸貨等程序后,通過公路運輸將航空快件由鄂州花湖機場運輸至南昌分揀中心,繼續通過公路短駁運輸至末端配送網點,并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依托多式聯運運輸優勢,鄂州花湖機場將成為國內貨物運輸的核心樞紐,國內、國際貨物運輸的重要窗口。盡管多式聯運依托貨運領域發展起來,但在交通一體化的當下,多式聯運顯得更為重要。樞紐機場往往是一個城市或區域的客運集散中心,從這一角度來講,樞紐機場的概念已經由原來航空意義上的空空中轉樞紐,逐漸演變為集航空運輸與軌道交通、公路等于一體的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因此,積極發展機場的多式聯運,是實現都市圈交通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是減輕機場地面交通壓力的有力措施,更影響著樞紐機場的客運資源,繼而影響著機場的競爭力。此外,發展多式聯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空域擁擠和機場容量不足的問題,使得機場將一些短途航班轉變為軌道交通等運輸方式,從而釋放更多航線用于遠程航班運營。全球實施多式聯運的開路先鋒德國法蘭克福機場運營商Fraport就讓該機場成為德國乃至全歐洲最主要的多式聯運樞紐,鐵路可以連接全國100多個目的站。法蘭克福每天提供393列火車服務,一年內中轉旅客超過700萬人次。機場、漢莎航空公司與鐵路運營商德國聯邦鐵路公司建立了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樣一來,機場的覆蓋范圍就超過了100公里地域。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法蘭克福就已經大力推廣多式聯運理念,這在當時為機場釋放了原先用于短途航班的大約30000個起降時刻。在我國,空鐵聯運作為多式聯運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持續受到關注。2010年,全球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以虹橋機場為中心的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啟用,融合航空交通、軌道交通、陸路交通,為旅客提供15分鐘換乘、步行不超過300米的便利。以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為主要依托,2012年5月,東航與上海鐵路局合作推出“空鐵通”產品,實現了皖蘇浙滬三省一市主要城市的高鐵、動車與東航航班雙向聯運。同時,虹橋火車站與虹橋機場互設空鐵聯運服務柜臺、增設空鐵中轉引導標識,實現了旅客“一站式”購買機票和火車票。2018年5月10日,中國民用航空局與中國鐵路總公司簽署《推進空鐵聯運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合作的工作目標、合作內容、溝通機制三方面達成了戰略共識。這給“航空+高鐵”聯運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實踐與理論創新空間。由此可以看出,對國內大型樞紐機場來說,發展多式聯運是必然趨勢。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對每個特定的機場來說,發展多式聯運的出發點略有不同,但其為機場帶來的附加收益是不容忽視的:不僅能夠提高進出機場的公共交通比例,改善機場地面交通情況,增強機場可達性,解決機場容量不足問題,而且能不斷拓展市場輻射范圍,擴大和穩固市場資源,提高機場競爭力。不過,專家也提醒,雖然當前我國多式聯運取得了一定發展,但仍處于起步階段。下一步,多式聯運發展仍然要以提升多式聯運服務品質、促進物流降本增效為核心,加快構建便捷經濟、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的多式聯運體系。尤其是要加快通道與樞紐機場建設,完善樞紐機場集疏運體系,不斷提升多式聯運基礎設施水平;大力推進標準化建設,發展專業化裝備,推進裝備技術升級;加快培育多式聯運經營主體,推進聯運組織模式創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唯有如此,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優化多式聯運發展環境,推動多式聯運“聯”出發展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