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分工日益專業化,廣泛覆蓋研發、信息、物流、金融等領域的生產性服務業逐漸從制造業剝離,成為促進工業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當前,生產性服務業已經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暢通和優化經濟循環、推動創新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引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的重要力量,也是全球產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融合化發展”,提出“以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這為我們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用好生產性服務業的牽引作用指明了方向。
需要看到,新時代新階段,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有助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們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作為實體經濟的主體,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我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盡管我國已經是制造業大國,但是產業鏈上游的生產性服務業還不發達,難以適配高端制造業的發展需求,導致中低端制造業去產能進程和數智化轉型緩慢。總體上看,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生產性服務業還不夠強。以更大氣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有助于提升制造業的創新能力,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一步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二是有助于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逆全球化”現象出現等,都加劇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危機,嚴重影響了制造業在生產過程中的穩定性與連續性,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面臨嚴峻考驗。有的放矢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可以有效補短板、強弱項,同時加快鍛長板,保障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三是有助于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延伸。經過長期發展,世界經濟逐漸形成了以服務為主導的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處于生產兩端上下游的,以研發、銷售、物流、售后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生產性服務的附加值較高,而處于生產中游的制造、加工及組裝等環節的利潤空間則較小。目前,我國制造業正處于從價值鏈中低端向高端攀升的重要階段,依托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能夠帶動制造業的非核心業務分離,進而提升制造業核心業務能力,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并為新一輪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
生產性服務業貫穿企業生產的上中下游各環節,關乎服務行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有效運行。下一階段,需重點推動科技服務、軟件和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的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以此有效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相互滲透、融合發展,構筑經濟發展的新優勢。
具體來看,科技服務業要加快實現多領域一體化發展。在全球價值鏈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科技服務業應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創新為動力,圍繞價值鏈部署產業鏈,圍繞產業鏈核心需求部署創新鏈,以創新鏈為支撐助推產業鏈升級。在這方面,要大力推進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知識產權以及技術轉移等多領域一體化發展,努力實現技術與應用、科技與產業的互動融合。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以滿足科技創新需求和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為導向,全面提升研發設計、創業孵化、技術轉移、科技咨詢、檢測認證等與生產密切相關的科技服務業態的發展水平,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科技服務業增長極。
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要在重點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實現重點突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的發展態勢日益顯著,服務化趨勢明顯,與經濟社會的融合不斷向縱深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應在基礎軟件、安全軟件、工業軟件、平臺軟件、軟件標準以及知識產權等方面發力,在全國重點地區布局軟件科技園、信息技術應用示范區等,有重點、有步驟地構建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金融服務業要強化金融有序有效供給。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一方面,需有序發展普惠金融、供應鏈金融、科創金融、綠色金融,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優化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強化國家宏觀層面的金融監管和金融風險預警,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在提高信用信息應用水平、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同時,強化流通領域的金融有效供給和信用支撐保障。
現代物流業要提升物流服務數字化、綠色化和國際化水平。物流鏈連著產業鏈、供應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現代物流業應著力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加速發展專業化物流、電商物流、冷鏈物流、跨境物流以及應急物流等新業態和新模式,加快綠色發展,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圍繞數字化、網絡化、國際化方向,推進“物流+先進制造”“物流+現代商貿”“物流+現代農業”等的發展,加強綜合性、專業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同時,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和現代物流體系,推動形成統一的大市場。
還要看到,隨著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生產性服務業數字化、遠程化、自動化和智能化進程正在加速。“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深入推進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生產性服務業也應主動擁抱這一趨勢,著力提升產業各環節的數字化水平,將生產性服務業的牽引作用更好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