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習近平總書記上月底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的農村改革座談會上講話指出,深化農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聯動,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增加農民收入。有著“魚米之鄉”之稱的江西,綠色無污染農產品品種多、品質好、產量大,但過去信息閉塞、渠道不通,銷售不暢,農民守著“金”山過窮日子。而今,江西全力發展農村電商,將網店直接開到了鄉村,打造優質品牌,擴大銷售,全省涉農電商銷售額去年增長163%,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
南昌縣三江鎮盛產荸薺,以前,都是坐等客商上門收購,相對被動,賣價也不上算。這兩年,當地一些年輕人就在網上找客戶、打市場。大學畢業生劉偉偉靠在微博、微信、淘寶、貼吧等網絡平臺發帖做成了不少生意。
劉偉偉:在當地批發是一塊一、一塊二毛錢,要是發給外面的客商就可以漲兩到三毛錢一斤。
新余市分宜縣農民張竹生去年通過縣里的微商平臺賣了兩萬斤蘿卜。
張竹生:多賺了兩萬斤的錢了。網絡是一個渠道,是一件好事。
面對電商新“藍海”,各互聯網平臺紛紛加入,培訓農民上網,整合、鋪開快遞物流網點,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甚至網絡眾籌農產品銷售。
趕街網負責人李安:每一個村找一個站長,他由我們培訓完之后,幫村子里的人買東西、發物流、收物流,幫村子里的人收集農產品信息,我們幫他賣。
僅在上饒市萬年縣,趕街網就在75個行政村開設了村級網絡服務點,從農戶家采購農產品,再統一品牌和包裝銷售。還推出私人定制農場項目,通過互聯網全程直播承包水稻田的種植過程,一畝水稻能賣到12800元。
李安:我這個產品是直接從農戶手上拿上來的優質產品,質量體系和監督體系我們都有做。
農村電商商機無限、前景看好。江西省因勢利導,在農村電子商務財稅、融資、用地、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站建設等方面出臺政策,支持土特產進入“電商超市”、支持在知名第三方電商平臺建設江西特產專區。讓農產品品牌叫得響,產品賣得多快好省。借助知名電商和網絡眾籌農產品銷售,贛南臍橙、萬年貢米、南豐蜜桔等江西農產品品牌暢銷全國市場,淘寶網“特色中國”江西館農產品銷售額去年位列全國前五。
該館負責人張耀華:我們就用我們各個村級網點的力量,我們稱之為小生產來對接大市場。
去年,江西省涉農電商企業超過4000家,一年凈增近1000家;全省涉農電商銷售額達到184億,同比增長163%。不過,江西省商務廳現代服務業處處長王宏光也坦承,農村電商發展也面臨“物流通達率低、配送成本高”等問題的制約。
王宏光:“五通一達”各走各的,你說成本有多高?這兩年來我們也一直著力解決這個問題,現在我們更多的是整合相關的物流公司。到縣城這一級,我們都集中到一個公司里面進行集中分發。
王宏光說,江西省正在強化“精準扶貧”工作與電子商務的結合,計劃每年為農村貧困地區培訓一萬人次的電商人才、三年內打造3000個農村電商精準脫貧站,由貧困戶生產、合作社集中加工包裝、電商推廣銷售農產品,提高貧困戶的收益。
王宏光:本地產品面向全國銷售,提高農民的收入。